在上海工作的非沪籍家长,相信你们身边的人都会劝你办理居住证,因为居住证真的很重要,尤其涉及到孩子上学的问题。非沪籍的家长,如果想要孩子能够在2025年入学,那首先要预留出6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办理居住证……
徐汇区发布随迁子女入学办证提示
近日,徐汇区发布2025年境内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就读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证提示:
根据本市有关政策,为做好符合条件的境内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2025年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入学工作,现提示如下:
一、适龄随迁子女持证要求
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至2025年6月30日)。请家长密切关注证件有效期,及时到本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或网上办理(“随申办”APP或“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搜索“居住证办理”,授权后进入首页)。
二、父母一方持证要求
父母一方满足下列两种情形之一的,可在规定时间为准备就读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适龄儿童、少年办理入学相关手续。
第一种情形: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至 2025 年6 月30 日)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 6 个月的证明;
第二种情形: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连续 3 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25 年6 月 30 日)在本市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在办理入学相关业务时,家长可根据需要提供符合条件的上海市居住证原件,也可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 中的“亮证”功能提供电子证照(请家长提前下载安装“随申办·市民云”手机 APP,在首页亮证模块,添加上海市居住证)。
三、注意事项
根据目前的居住证相关政策,境内来沪人员须先办理居住登记(持有《居住登记凭证》)满半年,然后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建议暂无任何居住证明(居住登记凭证或居住证)或证件已失效的家长抓紧通过“随申办”或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居住登记凭证》,再及时申办《上海市居住证》,以免影响入学。
已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的,可通过“随申办·市民云”APP 中的“三金账单”中的“养老金”查询和展示缴保记录,或到所在区社保中心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自助打印缴保记录。
灵活就业的,可通过“随申办”等线上平台,或者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机构办理。
父母中有一方为本市户籍、另一方为非本市户籍的,儿童、少年为非本市户籍的,请准备好儿童、少年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双方户口簿、结婚证、儿童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
附:徐汇区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咨询电话:54361242、54361272、54106183(工作日上午 8:30—11:30 下午 1:30—4:30 中高考期间除外)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非沪籍入学,《上海市居住证》不仅家长需要办理,孩子同样需要办理哦……
如何办理《上海居住证》?
办理方式线下:街道(乡、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线上:“随申办”(随申办APP、随申办微信小程序、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中的“居住证办理一件事”专栏)
办理条件《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第九条显示,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本市办理居住登记满半年,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境内来沪人员,可以依据本办法申领《居住证》。
注:同时满足以上两条件才可办理~
上海居住证的办理流程?
材料准备
《上海市居住证申请表》,线下申请需填写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的原件(线上无需提交,通过数据核验核实)
在沪合法居住证明(择其一提供,能通过数据共享获取相应材料数据的可免于提交纸质材料):
居住在本人或近亲属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明原件;
居住在本人或近亲属租赁住房的,提供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原件;
居住在单位、学校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学校人事或者保卫部门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居住在近亲属自购或者租赁住房的,还需提供近亲属关系证明,可用《亲属关系承诺书》代替,《亲属关系承诺书》在窗口直接填报。
办理步骤
至现居住地的居委会进行人口信息采集登记;
房东陪同至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租贸合同网签和租货备案;
至居住地所属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居住登记申请;
登记满6个月后,领取上海居住证。
注意事项
居住证有效期为1年,持证人需要在居住证到期前30天内进行签注;
过期未签注60天内可以续签,超过60天需重新办理居住登记,半年后领取居住证,且之前的居住证持证时长清零。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非沪籍孩子想要入学,居住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证件。根据徐汇区入学办证提示:孩子如果面临25年入学,父母一方需持有效期内父母一方满足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一年内(至2025年6月30日)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
那么家长前期的申请、递交材料也是需要时间的,那么,总的下来这个时间一定是超过6个月的,所以为了免耽误孩子按时入学,各位家长还需及早办理……
来源:徐汇区教育局官网、随申办、上海本地宝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