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回报率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尤其是现在就业环境越来越不好的情况下,教育的回报率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
最近一个话题引人深思:跟本科文凭相比,你的研究生投资可能是亏本的,这让我们不禁重新审视教育投资的模式和回报。
尤其是对父母来说,教育是项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
打个比方,父母就是孩子的“天使投资人”,小孩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新兴产业。
不一样的是,风险投资有盈有亏,但投资小孩,永远不会亏。
01
试试无知的代价
曾经,我们往往采用 “风险投资” 模式,只要教育能提供未来高回报的可能性,我们就愿意投入,并且做好了可能收不回成本的准备。
这是因为我国只经历了一个超长超强的经济向上周期,社会整体在思考经济决策时更倾向于关注 “上限” 的可能性。
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我国对于教育的投资思维也开始向“固定收益”模式靠拢。
即计算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教育成本与孩子未来多赚取的收入之间的关系
更注重 “下限思维”,考虑最多会亏多少,以及能否接受。
尤其是,不少经济状况受到冲击的家庭,比起之前大量投入孩子的素质教育,如各种才艺的培养,开始有意识地收缩这些回报率不高的非必要性投入,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必要的学科教育上。
上海已经有不少家长,开始陆续停掉孩子的兴趣班,把主要的资源投入到孩子的学科教育上了。
不管社会怎么变,投资回报率怎样,教育仍是大多数家庭的必要投资。
为什么?因为不投资教育的代价太高。
越是就业环境不好的时候,教育越能给孩子托底。
现在没有学历只能去做普工,每天12小时,没有休息日,月薪只有4000-6000。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有句名言: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那么试试无知的代价!
02
家庭背景是影响收入的关键
近期的一项研究,对选择读研的人群进行了分析,追踪他们到35岁,考察硕士文凭是否给他们带来了正向经济收益。
结果出人意料,读硕士的人整体收入不如只读本科的人。
这似乎与我们的直观感受相悖,因为文凭历来是被社会所看重的,硕士理应比本科生赚得更多。然而,这种感受现在对也不对。
首先,硕士教育沉没成本较大,选择读硕士的人群家庭背景通常更好。
而家庭背景在统计层面能直接转化为子女收入。
因此,读了硕士的人收入高,可能部分源于家庭背景。
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家境好的孩子,不读硕士也能挣更多钱;家境不好的孩子,读了硕士也对收入没有促进作用。
现在,有不少家境不好的研究生,已经在毕业季感受到了差异:“有的同学,毕业可以安排进国企,不然也能通过父母的人脉联系好博导;而我父母是农民工,每天只能疯狂投简历。”
03
理工科读研回报率更大
目前,硕士教育回报率为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企业更看重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
本科相对研究生的工作经验优势很重要。
有博主分享了她的经历,由于考研时目标院校专业被取消,放弃了考研,结果工作后发现经验更重要,尤其是这几年,甚至留学硕士也会被筛。
二是学历“内卷”。
企业在招募毕业生时经历了学历 “通货膨胀”,原先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岗位现在需要硕士生,但企业支付的酬劳并不会因要求提高而增加。
从专业层面看,读研投资回报率最差的是文科,最好的是理工科。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理工科教育回报率确实更高。
而文科读研出来回报率较低,有的甚至只比同期本科生高500。
从性别差来看,女性读研究生的投资回报率明显好于男性。